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   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   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   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
 招生考试网 - 公务员考试 - 公务员辅导 - 公务员行测辅导 - 正文

 
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平均数的解题方法
来源:2exam.com 2010-5-13 编辑:zhoupanyu 【字体:小 大】
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中平均数的解题方法

 

  甲班和乙班,在数学期终考试中,考一样的题目,哪一个班考得好呢?

  把每一个班所有人的得分加起来,然后除以这个班的人数,就得出这个班的平均分数.哪一个班平均分数高,就算哪一个班考得好。

  篮球队员的身材都很高,一个队里还是有高有矮,哪个篮球队身材更高呢?

  把一个队所有队员的身高数加起来,再除以全队人数,就算出这个队的平均身高.通常,用平均身高来衡量一个球队的身材高矮.

  要衡量“若干个数”的大小,常用的办法就是求它们的平均值.

  求平均值有两种方法,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.

  例1一学期中进行了五次数学测验,小明的得分是

95,87,94,100,98.

  那么他的平均成绩是多少?

  解:方法1把所有分数加起来,除以次数,即

(95+87+94+100+98)÷5=94.8.

  方法2 先设一个基数,通常设其中最小的数,例如本题设87为基数,求其他数与87的差,再求这些差的平均值,最后加上基数,即

  [(95-87)+(87-87)+(94-87)+(100-87)+(98-87)]÷5+87

  =(8+0+7+13+11)÷5+87

  =7.8+87

  =94.8.

  对若干个数求平均数,概括成以下两种方法.

  方法1:各个数的总和÷数的个数

  方法2:基数+每一数与基数的差求和÷数的个数.

  这两种方法将形成两种解题思路.

  方法2的好处是使计算的数值减小,减少计算量,特别便于心算.当然,也可以设其他的数为基数.进入中学后,学了负数,我们还可以设中间的那个数作为基数.方法2启示我们,求平均数就是把数之间的“差”扯平.

 

  一、一些简单的问题


  求平均数可以产生许多数学题,这一节将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,增加对“平均”这一概念的理解.

  例2小明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,第5次测验得了97分,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?

  解:按照例1中的两种思路,有两种计算方法:先算出5次成绩的总和,再求平均成绩,就有

(89×4+97)÷5=90.6(分).

  从算每一次“差”的平均入手,就有

89+(97-89)÷5=90.6(分).

  很明显,第二种方法计算简易.

  例3小强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7分,5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.4分,问第5次测验他得了多少分?

  解:两种思路,两种计算方法:

  从总分数(总成绩)来考虑.

  第5次成绩=5次总成绩-4次总成绩

  =88.4×5-87×4

  =94(分).

  从“差的平均”来考虑,平均成绩要提高

88.4-87.

  因此,第5次得分应是

87+(88.4-87)×5=94(分).

  请大家想一想,例2与例3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.


  例4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,这一次要考100分,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,问这一次是第几次测验?

  解:平均每次要提高(86-84)分,这一次比原来的平均成绩多了(100-84)分,平均分摊在每一次上,可以分摊多少次呢?

(100-84)÷(86-84)=8(次).

  因此这一次测验是第8次.

  例5寒假中,小明兴致勃勃地读《西游记》,第一天读83页,第二天读74页,第三天读71页,第四天读64页,第五天读的页数,比五天中平均读的页数还多3.2页,问小明在第五天读了多少页?

  解:前四天,每天平均读的页数是

(83+74+71+64)÷4=73(页).

  很明显,第五天读的页数比73页多,由此平均数就增加了.为了便于思考,画出下面的示意图:

 

  图上“73”后面的虚线,表示第五天后增加的平均数,现在要用3.2去补足这些增加的平均数值,3.2共要补足四份,每份是

3.5÷4=0.8.

  由此就知道,第五天读的页数是

73+0.8+3.2=77(页).

  例6 甲、乙、丙三人,平均体重63千克.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丙的体重多3千克,甲比丙重2千克.求乙的体重.

  解: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丙的体重多3千克,也就是甲与乙的体重之和比两个丙的体重多3×2=6(千克).已知甲比丙重2千克,就得出乙比丙多

3×2-2=4(千克).

  从方法2知道

丙的体重+差的平均=三人的平均体重.

  因此,丙的体重=63-(3×2)÷3

  =61(千克).

  乙的体重=61+4=65(千克).

  例7下面是一串有规律的数

5,9,13,17,21,25,29.

  从小到大排到,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都是4,求这串数的平均数.

  解:上面共有7个数,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多4,而第6个数比第7个数少4.因此,第1个和第7个的平均数(5+29)÷2=17,与第2个和第6个的平均数(9+25)÷2=17是相等的.同样道理,第3个和第5个的平均数也是17.由此,可以得出这串数的平均数,就是头、尾两数的平均值17.

  当把一些数排列好前后次序,相邻的两个数,后一个减前一个的差都相等,这列数,就称为等差数列.例7中的这串数就是一个等差数列.等差数列可长可短,不论它有多少数,总有一个基本性质:它的所有数的平均数,就是头、尾两数的平均数.很明显,当等差数列有奇数个数时,这一平均数恰好是最中间的这个数.当等差数列有偶数个数时,这一平均数也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.

  利用这一性质,我们很容易求一个等差数列的所有数之和,它等于平均数乘以数的个数.例7中7个数之和是

(5+29)÷2×7=119.

  例8小强在前五天平均每天做了3.6道数学题,第四、五两天共做了5题.第六天,为了使后三天的平均数超过六天的平均数,第六天他至少要做多少题?

  解:(前三天题数÷3+后三天题数÷3)÷2=六天题数÷6.

  因此,只要后三天平均数超过前三天平均数,也就是后三天做的题数,比前三天做的题数多,后三天的平均数就超过六天平均数了.

  前三天做的题数是

3.6×5-5=13(题).

  第四、五天已做了5题,13-5=8,小强第六天至

  少要做9题.

  答:小强第六天至少要做9题.

 

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

 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